首页 >  舞蹈视频大全 >  民族舞 >  正文内容

学跳维族舞第一讲 维族舞蹈教学视频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2017-18-08 作者:爱跳舞

维族舞蹈教学视频1

学跳维族舞第一讲 维族舞蹈教学视频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现流传于新疆各地的民间舞蹈,它的主要形式有:赛乃姆、沙曼、多朗•齐克特曼等。
几种动律体现在如下特点: 
  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窜,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摇身带晃头,耸肩绕手腕,技巧多旋转,节奏多符点。赛乃姆的舞蹈姿态大多是从生活中提炼的,如最常见的有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了望式、抚胸式等。其次赛乃姆在步伐上的特点是膝盖既有控制又不僵硬,小腿灵活轻巧,和鼓点结合紧密。步伐用得最多的是三步一抬(前三步),脚步平稳,略有微颤。走第四步时动力腿脚掌蹭着地向后小踢,显得步法非常干脆、灵巧。赛乃姆舞蹈风格特点,是和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性格、服饰等特征分不开的,在当地生活中,当他们遇到开心的事情时,头部和颈部就情不自禁地摇动起来,这些动作被吸收在赛乃姆中,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风趣乐观的精神面貌。
  1、基本体态:昂首挺胸、头高高昂起、立腰。挺拔而不僵——指体态立腰、拔背、挺胸、昂首。手形:曲掌基本手位:曲掌形、绕腕手、开式小七位绕腕手,七位绕腔手,权开式三位绕腕手式五位绕腕手摆式六位点肩张腕手,绕四位点肩平。常用位置:旁点步,后侧点步、前点步、踏步、踏步半蹲,蹲步后侧点步。
  2、风格特点: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窜;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全身带摇头,耸肩绕手腕,技巧多旋转,节奏多符点。
  3、基本动律:垫步――小腿灵活轻巧,在流动中膝上提,双膝始终保持靠拢、两腿部腕不间断地向内侧滚动、另一小腿部扣脚掌支撑地面一步紧跟一步动身体的移动。保持上身立腰、挺拔、昂首为体态,手移横向流动的动感。颤步――膝部规律性的连续颤动,即一步两颤一小一大、颤时有力、扬眉、动目、动肩、移颈。
  4、骨干动作:三步一抬、后踢步、横垫步。
  5、动作分析:垫步:是赛乃姆节奏的主要步法,特点是小腿灵活轻巧。
 
一、赛乃姆
  自娱性舞蹈。广泛流传在新疆各地,节奏以、拍为主,个别地区(如哈密)有拍。赛乃姆原是古代新疆民间曲调的一种,节奏平稳,旋律优美,适于舞蹈,后来与节奏欢快的曲调赛勒凯相结合,形成由慢转快的两段体的舞蹈形式,被收进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从《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四十》关于回部乐的记载,可知赛乃姆曾是清朝宫廷回部乐中的表演项目。赛乃姆的表演较自由,无论室内室外均可进行。开始表演前,群众围坐,乐队和伴唱者聚集一处。音乐开始后舞者进场,可独舞、对舞,也可3~5人同舞。舞者随琴声、鼓点由慢到快即兴表演,也可邀请观众同舞。舞至高潮时,观众合着节奏拍手并欢呼助兴。
赛乃姆的伴奏乐器有弹拨尔、热瓦甫、都它尔、沙塔尔、手鼓等。以手鼓掌握舞蹈速度。赛乃姆的地区特点为:1、南疆,以喀什地区为代表,风格明快、活泼、深情、优美。2、北疆,以伊犁地区为代表,风格潇洒、豪放、轻快。3、东疆,以哈密地区为代表,风格平稳、安详、风趣、乐观。习惯上在赛乃姆名称前,冠以地区名称,如:库车赛乃姆、和田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
 
“赛乃姆”的风格特点
  “赛乃姆” 舞蹈动作抒情优美、婀娜多姿。其舞蹈特点主要表现在颈部,腰部和脚的步伐,旋转是最具表现力的方式。首先表现在身体各部分的细致运用和巧妙配合上。在动作中,头、肩、手腕、腰、小腿部分运用得较多。如头的部分有移颈、摇头;手腕部分有绕腕、翻腕、揉腕、挑腕等;腰的部分有胸腰、侧腰、后腰、甩腰、板腰等; 小腿部分的运用也很丰富。“赛乃姆” 的舞蹈姿态从生活中提炼和创造,如最常见的有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了望式、抚胸式等。由于表演范围所限。促使了身体各部分的有机配合和姿态性动作的发展。例如表演豪放得意的心情时,舞者在一腿跪蹲的同时,手在腹前击掌时耸肩,然后双手向下打开,右手抬至三位绕腕,右手指扶于膝上,然后轻轻移颈二次。而这之中的移颈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步伐上,“赛乃姆”也有独特之处,其特点是膝盖既有控制又不僵硬,小腿灵活轻巧,和手鼓节奏结合紧密。步伐用的最多是“三步一抬”,脚步平稳,略有微颤,突出的一点是第四步动力腿脚掌蹭地小腿向后稍踢的动作,是在手鼓节奏“哒”的时候,显得步伐十分干脆、灵巧。此外,“赛乃姆”舞中旋转和腰部的动作也较为丰富,这和吸收古代的胡旋舞有一定的关系。
赛乃姆”的音乐节奏
  谈到“赛乃姆”的音乐,我们必须提起“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综合艺术形式,是由民歌、歌舞、器乐组成的大型套曲。由于维吾尔族歌舞艺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套曲大量出现。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精心创作,整理成的闻名于世的《十二木卡姆》,包括了多种声乐曲,器乐曲及歌舞音乐,被人们称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
  “赛乃姆”是一种民间大型歌舞,常在节日、晚会上表演。“赛乃姆”通常采用民歌素材作为器乐的引子,为舞蹈作准备,引子后面接有若干歌曲,开始为中速,速度逐渐加快,最后转入高潮,以欢快的终曲结束。终曲可能是歌曲,也可只用乐器演奏。“赛乃姆”中每首歌连接非常紧凑,很少用间奏。音乐结构为:引子、歌曲(一)、歌曲(二)、歌曲(三)、终曲。
  “赛乃姆”音乐既有内在的抒情性,又比较热情欢快。各地区的“赛乃姆”曲调虽然不同,但音乐节奏基本一致,主要伴奏用的手鼓节奏
  “赛乃姆”节奏型:这种节奏型的节奏强位与节拍中原有的节奏强位有较大的不同,两小节为一单元,第一小节第二、三拍出现的切分及第一、二拍上连续出现的两个强音等因素,使这种节奏型富有特色,其节奏特点是慢速时平稳、庄重;在快速时粗广、有力。个别地区的“赛乃姆”音乐还加用散序。除使用上列两种节奏之外,尚有使用7/8,5/8节拍者。“赛乃姆”音乐中的歌曲有传统的歌词,亦有在晚会上即兴编唱者,内容多系赞美家乡或歌唱爱情之词。
 
二、多朗舞(多朗•齐克特曼)
  礼俗性舞蹈。以双人对舞为基础,带有竞技性的组舞。流传在新疆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县。“多朗”是居住在塔里木盆地个别地区古代维吾尔族人的自称。多朗舞是他们传统风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婚嫁、喜庆日欢聚时,都跳多朗舞。多朗舞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舞者必须自始至终跳完整个舞蹈,中途不准退出,观众也不得随便离开舞场。表演时的音乐伴奏按《多朗木卡姆》的演奏顺序进行。开始时唱散板序歌的部分无舞蹈,其他各部分的舞蹈是:奇克提麦(拍)、赛乃姆(拍)、赛乃凯斯(拍)、赛勒玛(拍)。多朗舞的表演程式:不分男女老少,团团围坐,鼓声起后,纷纷邀请对手双双起舞,其舞步稳健豪放。随音乐节奏由慢而快。舞蹈由双人对舞转为集体圈舞,又由圈舞发展成双人竞技性旋转表演,动作勇猛、矫健。伴奏乐器有卡侬、多朗热瓦甫、艾捷克、手鼓等。
  多朗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包括齐克提麦、赛乃姆、等四种节奏的动作。齐克提麦——节奏慢而平稳,舞蹈以二步一踏为骨干动作,并贯穿于整个舞蹈的始终。赛乃姆——节奏的舞蹈,以滑冲步为骨干动作,这个动作的本身就具备了膝部微颤动作的特点。四种基本动律:以多朗的颤步和滑冲步为代表的两种,以赛乃姆的垫步、三步一抬为代表的一种,还有女性舞多用的摇身点颤基本动律。
  多朗舞中的乐舞遗风主要表现在《多朗木卡姆》乐与舞的紧密结合,舞蹈有固定的程式与规范,并在“麦西热甫”“久万托依”等民俗活动中进行。过去流行于天山南北的“十二木卡姆”大型套曲都有与之相应的舞蹈,但现在多已失传,仅保存了原来用于舞蹈的各种节奏,只有《多朗木卡姆》保存了乐、舞紧密结合的传统形式。《多朗木卡姆》的伴唱、乐曲和舞蹈是交织进行的,有时不唱,轻打手鼓以突出动听的旋律;有时高歌喧腾,手鼓重击以配合舞者的矫健舞姿。
  多朗人有一种其他地区的维吾尔族、蒙古族所没有的称作“久万托依”(维语为少妇之喜)的习俗,多朗青年男子娶妻后并不算成年,仍和父母一起生活,只有在妻子怀孕、夫家为她举行礼仪活动后,才可独立生活。这种礼仪活动就是“久万托依”。一家举行“久万托依”,不仅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贺,全村人都会来参加,盛会活动中跳多朗舞是主要内容。群众跳过几番多朗舞后,怀孕的“久万”(少妇)也要进场轻稳起舞。随后众人以钱、物、食品(馕)、送给“久万”或自动来助兴的乐师们,主人也把一些钱和馕放在乐队前面,显示出多朗人热情好客、酷爱歌舞与尊重乐师的古老风习。
  多朗的麦西热甫中保存着“对诗”“敬茶”“腰带抽打”等,但主要是跳多朗舞。跳过多朗舞后穿插如即兴的“山羊舞”“木偶舞”“描眉舞”“哑巴告状”等,这些都可能是西域乐舞中一些表演形式的遗存。按多朗人的习俗,多朗舞舞者必须跳完全过程,不得中途进场或退场,参加麦西热甫活动的人也要遵守严格的规定,如有违犯则受罚。麦西来甫中的其他活动,参加者必须整齐坐好,不得打闹;“敬茶”洒了水、“对诗”中答不上来都要受罚。现在的处罚是有意活跃晚会的气氛。
 
三、沙曼(萨玛)舞
  风俗性舞蹈。是伊斯兰教节日时由男子在广场上集体表演的舞蹈形式。主要流传地区为新疆喀什、莎车等地。“萨玛”原是古代新疆的一种拍的民间舞蹈,曾盛行一时。伊斯兰教传入后,逐渐演变成节日的群众舞蹈活动。在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形成时,萨玛舞被收在歌舞组曲“麦西来甫”的开始部分。至今,在肉孜节、古尔邦节时,人们依然喜欢聚于寺院前的广场上跳萨玛舞。萨玛舞的节奏有:、、、拍,拍较少见。主要乐器为铁鼓和唢呐。其舞蹈动律沉稳、舒展。落脚时全脚着地,身体下压,微顿,抬步时两手随身体的俯仰而轻摆,常用跳转、擦地空转等技巧动作。表演者多为劳动群众,动作粗犷有力,富有劳动生活气息。
上一篇: 学跳维族舞第二讲 维族舞蹈教学视频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下一篇: 苗族广场舞太阳鼓
相关推荐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