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极流派 >  杨式太极拳 >  杨式太极拳技法 >  正文内容

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之一

2017-18-08 作者:小拳王

  浅说杨式太极府内功法
李正
 
           如今,随着人们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追求,太极拳运动开展的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杨式太极拳以其飘逸潇洒的外形,凝重深遂的内涵颇受广大群众喜爱,已成为流传最广,习练者最多,海内外老少妇孺皆好的一种强健体魄,自卫防身之术。
  然而,纵观国内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多为澄甫先生所传之大架。许多练拳者提出一个问题,即当年杨露禅先师祖在京城宏扬太极拳数十年,打遍京城无敌手,人称 “杨无敌”颇负盛名,若果只有一趟太极,未必能撑得住门户。实际上杨式太极拳并非只有一套大架,只是由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杨家只把一套大架公诸于世,而其他功法则秘不外传或择人而传。杨露禅、杨班候当年在京城教拳就有府内、府外之分,府内乃教清王朝的贵族子弟。清朝的皇帝多为马上皇帝,满族也是一个好习武术的民族,在府内教拳是不敢弄假和懈怠的。由此,目前在河北省保定市流传的杨式太极府内派所传太极拳套路共有十套,其套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健身,内功,技击从套路、口诀到具体操练手法,豁然通达,自成体系。按府内派所传拳谱要求研练杨式太极拳,可很快登堂入室,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笔者是杨式太极府内派弟子,研练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十五年,受益非浅。但在与太极同道的广泛交往中,深感过去府内派由于封建保守意识太重,再加上种种具它原因,流传面过窄,不利于杨式太极拳的传播和发扬,更不利于中华太极文化的发扬光大。为了恢复杨式太极拳的本来面目,今将本人多年来所学,所知之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公之于众,请广大太极同道共同研究、发扬。
  目前,在河北省保定市流传的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传到笔者已是第六代,其传承关系为:杨露禅一一富周 (时任端王府管家,旗人),一一富英 (富周之子)一一萧公卓一-翟英波一一李正等人。富周是旗人,当年在端王府做事,好习武,所学乃杨家全部太极。富英是富周之子,家学渊远,后又与李瑞东,毛兰亭等名家交流拳技,颇负盛名。萧公卓是保定市近代著名武术家,自幼习武,曾在东北军任少将师长。早年曾拜郝为真为师习郝派太极,后拜富英为师学得府内派全部太极。萧师爷同时精于八卦、形意、通臂,是保定萧氏内家拳的创始人。翟英波从萧公卓专习府内派太极十数年,在太极推手,太极内功方面颇有造诣,现为保定市太极拳名家。笔者从翟英波老师习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已十五年,得翟老师言传身教,小有所成。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能够得以在保定市流传也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富周先生是杨露禅先师祖府内高足,学得杨家全部太极。因为当年杨露禅先师祖初入京城王府授拳,不思保守也不敢传假,对弟子精心教导,悉数传授。后杨班侯进京助其父教拳,对其父将全部太极外传很不满,就把众门生召集起来说其父年龄已大,以后练拳都要按班侯教的架子改过来,专攻大架,不要再练其它套路,意为 "收拳"。当时杨班侯正值壮年,武功高强,众人皆以班侯所传为真。唯有富周先生不肯改拳,曰"愿跟老师错下去"。并向班侯保证所学绝不外传。如此才将杨家全部十套太极功法完整地传留下来。富周先生遵其言,只传其子富英。后清王朝被推翻,富英穷困潦倒,当时萧功卓师爷在东北军任职,颇有财力,将富英一家养起,才学得杨家全部太极,因是从府内得来,所以称杨式太极府内派。富英先生除了传给萧公卓外,还曾传高子范、庞天保二人,后高、庞二人不知所终,有无传人。
  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 (徒手套路)共有十套,其由浅入深自成体系,即:智捶、大架、老架、小架、长拳、小九天、后天法、三十散手、十三总势、点穴法。另有太极推手、太极球、剑、刀、棍、枪等。
  下面将极式太极府内派功法 (徒手套路)逐一件简单介绍:
  智捶:智捶是太极拳初练的入门之拳,类似于外家拳的弹腿,也是太极拳申一些基本动作的简单组合。其目的是开启初练之门,所谓开窍,因此叫智捶。智捶中有撇身捶、搬拦捶、栽捶、指裆捶、肘底捶等捶法,所以也称太极五捶。

  
    大架、老架和小架:杨式太极拳中大架、老架、小架的架式、套路、手法、式子名称等大至相同,但其练法和要求则有很大区别。其中有慢打快打之分,开展紧凑之别。大架是练太极拳的初步功夫,拳架处处求长,出手缓慢开展,平心静气,意定神宁。其步用弓蹬、头顶、肩垂、臀收、胯抱,手如抽丝连绵不断,步似猫行轻灵沉稳。由静求动,动中求静。有疏通血气之功,活动筋骨之能,是太极拳的初步筑基之法。若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练好一套大架足矣。杨式太极府内派大架与当前流传较广的八十五式、八十八式大体相同,在姿式和手法上略有区别。
  而老架拳式和练法,功用与大架相比,似乎更进一步,拳式在开展中求紧凑,手法严密而精确,姿式安祥而活泼。步用三体,手分阴阳。头、肩、手、足、臀、膝处处合规,心神意气样样守矩。身法便于技击,手法结合实用。在轻灵中内含粘沉,在活泼中不失稳重,实乃太极拳最基本之拳势。
  小架则近乎快打,为老架功夫纯熟之后又进一步的练法。其手法、步形、身势、神情又与老架不同,为太极拳高层功夫。其出手,举步和身法,处处轻灵活泼,紧凑、严密,一行一动均合技击之术。哼哈二气常有,嘻怒嗔乐伴行。意动神随,用意而不用力。紧凑中不失开展,所谓行如游龙,动若猿猴。出手含着,动静得法。今人很少能练到如此境界。
  太极长拳:长拳是单式修练,然后再任意组合的练法。长拳有三十七个 (组)单式,一式练熟再练一式。每个 (组)式子均可单独演练,练熟后也可相互连贯,生生不息,相继不断。长拳没有固定套路,依演练者的兴趣、思路、功夫而定。太极长拳在练法上要求松、柔,圆、活、追求胎息、内劲,所以又称先天拳。
  小九天:小九天是结合吐纳练内功的套路。古人把天分为九重,又提出要追求天人合一。因此,小九天是把人体比喻为大自然的再现,通过天人合一去练习,追求大自然中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在人体的表现。例如;通过小九天拳的练习要达到:身法疾如风、发力注如雨、抖弹迅如雷、出手快如电。小九天套路把太极拳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天法:后天法工于外形,多属肘法,膝法。以爆发力、抖弹力等明显发力见长,外形勇猛刚烈。表现了人的本能反应。后天法与先天拳 (太极长拳)的练法形成鲜明对照。
  三十散手:三十散手是三十个练习技击的手法组合,每个组合又有三种变化。是杨式太极府内派技击术的精华所在。
  十三总势:十三总势也称十三内丹功法,采取十三种动物姿态练习太极内功,是太极拳的高层功夫。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太极点穴法:太极点穴法是在上述功法全部练成后的最后功夫。点穴法共有24种手法72个变化,采用点、打、拿三种形式制人。点穴时多用指;打穴时多用拳和肘;拿则包含了掐筋、拿脉、节络、反关节等。点、打、拿三种形式结合起来实标应用中变化无穷。练习点穴法首先要牢记人体各穴位的部位、名称、作用,高层次的还要熟悉人体经络穴位的子午流注时间。另外就是要练习指力,速度和准确度。
  上述十套功法,为杨式太极府内派全套功法。均有拳谱和口诀传承。但由于本门派封建保守意识较重,现在能全部掌握十套功法的人已很少。本文是首次公开披露杨式太极府内派的全部功法套路和概况。笔者将打破封建旧习,把每套功法的套路名称、口诀和练习方法等逐一整理成文公之于众,使埋没多年的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再现于世,并发扬光大。 
 
 

 

 

   太极点穴法是杨式太极府内派所研练的高层次功法之一,也是历代传人的看家功夫,绝不肯轻易示人。在当前科学技术发达、经济改革开放的年代,徒手技击已失去其往日的意义,任何高手也不可能用秘术、绝招击制人于死地。但是,太极点穴法作为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致力于发扬国粹、研究太极拳的专家爱好者们去探讨和发掘。太极点穴法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许多人只是听说过,并未亲眼见过,更不要说实用。实际上太极点穴法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神乎其神、高深莫测,许多门派的拳术中都有点穴法,只是名称叫法不同、击打方法各异。点穴法的功夫主要在于认穴的准确、击打的速度,掌、指、拳的硬度、力度。只要学习者苦练基本功,教授者毫不保留精心指教,点穴法是不难掌握的,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习太极拳者都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知识面要比古代人丰富,广阔得多。因此,只要有明师指点,个人刻苦钻研,下功夫苦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并掌握的。
  杨式太极府内派点穴法共有二十四种手法,七十二个变化,分为点、打、拿三种形式,点穴时多用指,打穴时多用掌、肘,拿则包含了掐筋、拿脉、节经、闭穴、反关节等。点、打、拿三种方式结合起来,在实际应用中变化无穷。
  人体共有108个穴位,其中36个为死穴,更有8个穴可使人立时毙命。因此,太极点穴法必须择心地善良、武德高尚者才可传之。
  笔者整理的杨式太极府内派太极点穴法乃根据秘传拳谱中点穴法二十四手之名称,每一手按照演练的过程,将所击打之穴位用四句形象化的口诀表达出来,简单易记,便于爱好者研究练习。此太极点穴法为首次公开,有缘者得之,望得之者珍惜。
  太极点穴法手法及口诀
   一、黄鹰捉兔:
  黄鹰摇翅半悬空,眼似利剑爪似弓
  老兔尖滑朝天望,迎风三踩腹喉胸
   二、猿猴扳枝;
  树上猿猴跳纵横,右拿左兮左亦同
  练就五指金刚力,内关合谷八邪中
   三、顺水推舟:
  俯身拉纤浪中行,倒插

上一篇: 杨氏太极拳在四川的传播者--李雅轩
下一篇: "129式太极长拳"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