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极研究 >  太极拳研究 >  正文内容

"太极拳与其说是肢体的运动,不如说是心意的锻炼"

2017-18-08 作者:小拳王

    “太极拳与其说是肢体的运动,不如说是心意的锻炼”。这是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老师在八十年代中,接受中国日报英文版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王师言简意赅,一语道破了作为内家拳种之一的太极拳锻炼时的大要与精髓。太极拳论云:“凡此皆是意”,十三势歌讲“势势存心揆用意”。也就是说意识问题是太极拳的首要问题,各式太极拳也无不强调心意为先,以及意识存在的重要性。太极拳体用之四要:意专、气敛、神聚、劲整。“意专”乃四要之首,太极拳的行功要领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具体讲就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因此“以心行气”绝不是故意努气,而是心意一动“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也就是脑子一想,意为响导气随行。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此乃太极拳内练要义的根本所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形动,是内动带动外形,外形合于内动,由内及外,内外一致。这就是太极拳运动规律的一大特点。内,指的是意气;外,指的是骨肉(形体),也就是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四肢动作的屈伸。在封建社会,君王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臣子是听命于君王的。“先在心,后在身”,“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以君王和臣子的主从关系打比喻,强调后者要听命于前者,而且内里的意气与外在身体各部既要有主从先后之别,又必须是协调一致、密不可分的。呈现出的结果,则是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周身一家、完整一气。具体到练拳,就是要求头脑中摈除任何思想杂念,未动之前用感觉思维的心理过程,想动作的要领、方法以及动作运行的轨迹,前一动开始以后,随着意动而考虑下一动的开始、发展和结束。这样,周期性的进行下去,直至练拳停止。这里充分说明太极拳的一切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意动形随,身心合一,如秋风之扫落叶。八十年代中,王培生老师曾“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气君来骨肉臣”作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他说:“外形动作好比是年轻人,心意内气好比是老年人,年轻人是照应老年人的,不能自顾自,想怎么动就怎么动,要时时刻刻听命于老年人的支配和调遣,一点也不能掺杂自己的想法和意思。老年人要往东,他就得往东;老年人要往西,他就得往西;老年人要慢点,他就得慢点;老年人要快点,他就得快点;动作的大小亦复如是。也正因为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由静而动,由内及外,全凭心意用功夫,一切动作纯以心意为主、不妄用力为最重要之原则。”所以,也有人诙谐地把太极拳运动说成是“意识体操”。
上一篇: 身备五弓、腰如反弓--和有禄
下一篇: 太极五步
相关推荐